12.想别人没想到的   教学设计

教学资源下载

      教材分析
   《想别人没想到的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。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,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,画出的骆驼最多。结果小徒弟用“以少代多”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。课文虽然篇幅短小,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,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,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,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。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,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,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;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。在日常生活中,想别人没想到的,做别人没做到的。
学生分析
    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,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,提出问题,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。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,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,能边读边想,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。在这一课的学习中,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,在学习中巩固和提高。
教学目标:1、通过自学、合作学习,掌握生字词,了解课文内容。
2、默读课文,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。
3、明白在日常生活中,要勇于开拓创新、勤动脑、多思考,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,做到别人做不到的,才能有新的收获。
教学重、难点: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。
课前准备
多媒体课件、每人一张有图案的纸
教学过程

  1. 导入:

课前给同学们布置的任务,完成得非常好!下面来展示两幅,你喜欢哪一幅?(生答,并说明理由)
画蝴蝶的这幅更有创意,想别人没想到的。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,齐读课题(生齐读)。

  1. 初读课文
  2. 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内容呢?打开课文,按要求读课文(生读文)。
  3. 谁来说一说,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?谁来说一说?(找2生读,读完出示答案)

你们真是和老师心有灵犀一点通,自己再读一遍。

  1. 再读课文
  2. 画师题目一出,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?按要求找出来,同桌之间读一读。

谁来读一读你划的句子。
指导读:(1)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。
这就是大徒弟的画,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?(生答:很多,很小);
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到又小又多?(密密麻麻)这个词要重读,你来读一下。(1生读)(板书
(2)二徒弟在纸上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。
这就是二徒弟的画,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?(生答:很多)
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到很多?(许许多多)这个词要重读,你来读一下。(1生读)(板书
(3)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,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,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,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。这就是小徒弟的画,看画上画了几只骆驼?(两只,准确说是一只半,有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)(板书
2、过渡:(出示对比图)大徒弟画了密密麻麻的骆驼,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的骆驼,小徒弟只画了一只半骆驼却得到了画师的称赞?
我们来读一读第七段,看一看画师是怎样评价的。(出示第七段)
从这段话中你知道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了吧?(知道)你来说一说。(2生回答)句中画师用“虽然……但……”的形式评价了小徒弟,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评价一下大徒弟和二徒弟?(2生答)
这段话中标红色字体的句子是什么句子?(反问句)谁能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。(1生)

  1. 大徒弟和二徒弟听了师傅的解释,他们明白了吗?文中哪里能体现出来。(两个徒弟恍然大悟)

“恍然大悟”这个词怎么理解?(一下子就明白了)
他们明白什么了?(小徒弟的画得到评价的原因是想别人没想到的。)
如果你们美没学这篇课文,你会想到小徒弟画骆驼的方法吗?(不会)
所以这篇课文的题目是“想别人没想到的”(板书)。
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向小徒弟学习,学习他勤于动脑。

  1. 拓展延伸

像这种“想别人没想到的”故事还有很多,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例子,还有我们学过的课文,说一说。(曹冲称象、司马光砸缸、乌鸦喝水、《画风》等)

  1. 拓展阅读

同步阅读材料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,我们一起来读一读。(出示阅读篇目)
1、必读篇目:
《聪明的农夫》(60页)
《田忌赛马》(61、62页)
2、选读篇目:
《猫晒太阳的启示》( 61页)
《聪明的牧童》(62页)

  1. 总结

我们这种创新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,只有在生活中勤于动脑筋思考,才能想别人没想到的。

板书设计: 12想别人没想到的(创新)
大徒弟      密密麻麻
二徒弟      许许多多
小徒弟      两    只